为积极响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深入调研南昌市唯一少数民族村的发展情况,由继续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学生骨干组成的2024年华东交通大学“继非遗,语畲韵”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西省进贤县池溪乡畲族蓝家村,进一步了解畲族民俗民风,用青春视角探寻独特而深厚的民俗底蕴,用青春脚步丈量多彩畲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文化繁荣。
“品味畲香:探寻畲族特色产业的百年韵味”
畲族蓝家村拥有自己的特色民族米酒产业。1980年出生的畲族姑娘蓝春花创办了“灶婆婆米酒”品牌。她说:“米酒的原材料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比如红枣来自新疆,枸杞来自宁夏,食材好味道才能好,并且我们保持纯手工酿造工艺,到我已是第五代传人了。”作为畲族人的蓝春花一直保持初心,尤其是其坚持纯手工酿造工艺是对传统工艺执着传承,以其精湛的手艺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不仅酿出了美味米酒,更传承了百年民族文化底蕴,成为地方经济与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我们率先来到米酒生产基地,里面放着一百多口缸酿米酒,不仅有原浆米酒,还有枸杞米酒、桑葚米酒、玫瑰米酒等。“这仅是一部分,在后面还有更大的米酒生产基地,里面有将近500缸米酒。”蓝春花边打开米酒缸边说道。现如今“灶婆婆米酒”已经有了自己的官方旗舰店、品牌直播间,其米酒酿造基地不断扩大,而蓝春花也从一个人创业变成带领团队销售米酒。
实践队队员们参观米酒生产基地
“品味畲裳:感受斑斓色彩中的民族风情”
蓝春花为实践队队员讲解畲族服饰
实践队队员试穿畲族服装
在探访畲族蓝家时,我们发现蓝春花身穿畲族传统服饰,头戴畲族传统凤凰头冠。经蓝春花介绍,畲族自古以女性为尊,将女性视为公主和凤凰。因而服装以凤凰图案贯穿整体,头饰也显现出凤凰的整体轮廓,处处体现凤凰吉祥之意,习称“凤凰装”。传统畲族服饰多以黑色、蓝色为主调,畲族人制作服饰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畲族服饰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元素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品味畲风:体会畲族文化的内涵蕴意”
介绍完产业,我们也对这位勇敢努力的畲族姑娘进行了专访。
谈及传统节日问题,蓝春花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三月三”上巳节。“我们会举办对歌、竹竿舞、长桌宴、高山流水等活动。还会吃乌米饭。”据实践队员所了解,乌米饭是将乌饭树叶捣成汁加入米饭中,从而使米饭变成乌黑色的糯米饭,传说吃了乌米饭能保佑人们平安如意。
蓝春花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畲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传统。在她描述下,我们得知了原来畲族是少有的母系社会群体。畲族起源于一位下嫁的公主,所以有着丝毫不输其他民族龙崇拜的凤凰崇拜,从而也引出了畲族独特的母系社会结构。“畲族在成婚时,有着男跪女不跪的传统。”
当实践队员们向蓝春花提起畲族语言,询问她是否会说畲语,蓝春花摇头并告诉我们:“在我们这(进贤县蓝家),畲语已经断代很久了。老一辈的人都还会说,但是我们已经不会了。”对于民族汉化的现状,她也向我们提起自己的努力,表示自己在今年上半年曾前往广东那边规模较大的聚居地学习古畲族文化。“我去的时候就被那边的规模震撼到了,那边保存着相当完善的传统文化体系。所以我也想把在这边断代了的传统文化带回来,让孩子们重拾我们畲族的传统。”她骄傲又自豪地向我们展示现在畲族村的改变与发展,比如在当地政府支持与帮助下打造的民族文化广场,为畲族人民办特色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场所,也打开了畲族文化与世界交流的大门。“我们现在基本上各个节日都在这个民族文化广场举办,它也变成了我们畲族人的一张名片,让外来旅客更能感受到畲族风情。”
畲族的探访研学之旅在此告一段落,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也感触颇多。我们对畲族精细的米酒酿造过程和口味醇厚的米酒感到惊叹,为畲族美轮美奂的服饰和凤凰头冠感到欢欣,同时也在知晓有些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已经出现“汉化”时感到些许遗憾......
漫步在文化广场中,关于畲乡的一切都显得热烈而美好,浓郁的民俗文化充盈在我们身边。我们追寻畲族发展的脚步,映入眼帘的不仅是畲族人民为家园建设持续地发光发热,还有他们历久弥新的传承风尚。遥想畲族初迁徙至此,跋山涉水的艰辛,远离故地的落寞,都是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但畲族人民咬着牙挺过了艰苦岁月,在新时代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共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仅体现畲族人民自立自强的民族秉性,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强大凝聚力。我们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理解“新征程上,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深刻内涵,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蕴意。我们始终相信,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的前提下,从历史纵深处走来的民族文化,赓续着民族智慧,在结合时代特点与现实诉求中必将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