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一方地域历史的缩影,蕴含着美丽的风景。非遗保护工作和传承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只有赓续于乡村、繁荣于乡野的非遗项目传承有序,才能留住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6月29日,华东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火车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第一分队整装待发,在领队老师汤烨的带领下来到了“出门一旦笔,进门一旦皮”的华夏笔都——进贤县文港镇,针对非遗保护、产业振兴进行实地调研。
据了解,毛笔制作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类文化遗产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同时毛笔制作作为文港镇的特色产业,其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文港镇不断强化区域特色文化研究、传承与创新,完善毛笔制作展示基地建设,新建“中国毛笔博物馆”等特色展示设施,全力搭建特色产业对外交流平台,形成了“毛笔生产地+互联网”的产业带动格局,有效提升了文港毛笔的知名度。文港镇不断强化区域特色文化研究、传承与创新,完善毛笔展示基地建设,以实现毛笔制作产业发展。
队员们进入毛笔博物馆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同了解毛笔制作的原料以及毛笔制作发展的历史。据展厅的负责人介绍,文港毛笔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用料考究。主要有狼豪、羊毫、猪鬃、紫毫等原料,其中紫毫最为珍贵,是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得名。二是工艺精湛。毛笔从选料到制成,主要包括择料、水盆、干作、刻字、包装五大流程,经过选、配、垫、梳、圆、修、捋等128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重要的一环,本次实践队不仅了解了“华夏古都”——文港镇的发展历史和毛笔制作工序。制作现场,队员们学习和体验毛笔的笔杆处理和装套笔头这两道制作工序。经过毛笔制作的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到毛笔制作的不易,也更加体会到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探寻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华东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火车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结合实际,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在奋斗中激扬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挥洒青春汗水。